什么是专注力?专注力表现在哪里?如何提高专注力?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总是三心二意的,这边看电视那边还想着玩游戏,想让他认真地念念唐诗,唱唱儿歌,他却只有三分钟热度。孩子的注意力怎么就这么难集中? 提醒家长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学前期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0-15分钟。在培养孩子注意力时家长切勿急于求成,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在生活中慢慢培养
我们认为幼儿的专注力表现在活动过程中能够集中精神,不容易被外界的无关因素干扰等。专注力有很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任务意识、思考等行为,同时也会有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行为,可用量化的方式做出统计分析。专注力较好的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集中精力,不容易被无关事物干扰,在受到干扰时,幼儿通过自我调整或他人的提醒可以继续关注游戏,还可以分情况的研究幼儿在不同情境下专注力的表现。
因此,幼儿的专注力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在:幼儿对所参与的活动保持热情,可以完成一定时间的活动任务,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主动求助,能够继续专心于自己的活动等等。当然,时间是判断孩子专注力的标准吗?显然不全是,数值只是一个参考值,并不能一味套用。若孩子对某个活动不感兴趣,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明显低于这个数值,甚至根本就不会注意。更何况,学前儿童一心多用的本领高强,往往可以同时关注几件事情,很容易让家长误以为他们是注意力涣散。
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因素有很多,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类。
内在因素即主体因素,主要是指幼儿生物的行为特征。包括幼儿活动的参与水平、幼儿的问题行为和幼儿的年龄因素等。
幼儿积极的活动参与状态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专注了的发展
幼儿的活动参与指幼儿以积极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
这些活动包括幼儿园里教师设计的活动,同伴之间的活动,参与活动的同时与教师和同伴有一定的交流,也包括幼儿在家庭或社区和父母一起参加的活动,社区里的艺术活动或课外兴趣活动等。
幼儿问题行为也影响着幼儿的专注力水平
幼儿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阻止幼儿正常进行活动的行为,还包括一些对活动过程带来负向干扰的不良行为。
幼儿的年龄也是幼儿专注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当较年幼的幼儿与较年长的幼儿共同在一个混龄班级学习,年幼幼儿的专注力水平提高的比年长的更快,说明年幼幼儿在与学习行为相关的表现,如专注、坚持等学习品质,受年长幼儿较大的影响。
外在因素即环境因素,是指对幼儿所处的外界因素。宏观方面主要包括幼儿所处的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微观方面主要包括幼儿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等。
父母的教养方式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影响幼儿专注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父母在幼儿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父母在参与幼儿教养中不同的态度,以及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的参与程度与反应程度等,会对幼儿的专注力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通过鼓励、帮助,或者在教养上对幼儿的积极的主动探索有积极的反应,这种教养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向他人求助或者与同伴的交流获得同伴的帮助,从而来排除干扰,专注地完成活动任务,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幼儿专注力发展水平。
幼儿园的教育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以及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方式可以正向预测幼儿的专注力水平,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方式是积极向上的,则幼儿在专注力方面所得的评价更高。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支持和鼓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表现水平,并且缓解了其他无关因素对幼儿专注力的不良影响。
有效的学习环境离不开有能力的教师,教育幼儿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师,而好的教师除了要了解专注力课程内容外,还应注意到幼儿专注力的年龄和性别等差异。
总之,幼儿专注力的发展是由幼儿的主体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有效提高幼儿专注力水平,就必须从客观因素全面考察,不仅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还要根据实际条件创设有意义的环境,提高父母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质量,从而实现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完美结合。
上一篇:山东大学金谛少儿教育研究所简介